来源:河南共青团综合自中国新闻社、清华大学、中国科学家、陕西科协、微博@人民日报
温诗铸院士1932年11月2日出生于江西丰城,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并留校任教。1956年加入中国。1973年调电力工程系燃气轮机教研组,担任机械组组长。1976年任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设计教研组副主任、主任。1981年后,先后担任摩擦学研究室主任、摩擦学研究所副所长、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重组建设为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名誉主任。历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摩擦学分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润滑与密封》编委会主任;《机械工程学报》《摩擦学学报》以及《Friction(摩擦)》《Tribology International(国际摩擦学)》《Tribotest(摩擦测试)》等期刊编委。
温诗铸院士是国内开展摩擦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一直坚守在摩擦学研究的前沿。作为学术带头人,温诗铸院士带领团队发展了面向工程问题的弹流润滑理论,提出了薄膜润滑理论,推动了现代润滑设计理论的发展;开拓了纳米摩擦学研究,为超精密表面制造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开展机械界面科学与技术研究,推动了摩擦学学科向广度方向发展。
温诗铸院士出版学术著作7部共12版,包括《摩擦学原理》(共四版)、《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抗磨损设计》《纳米摩擦学》(共两版)、《界面科学与技术》《界面力学》和《Principles of Tribology(摩擦学原理)》(共两版)等。这些著作有力推动了摩擦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温诗铸院士为我国培养出了一大批摩擦学专业的研究生与博士后,他专门设立“温诗铸枫叶奖”,经常鼓励学生和青年教师要敢于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说:“科学工作者要有坚定的信念,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在坎坷和磨难面前要乐观,要笑对人生。”
温诗铸院士为我国摩擦学科技和教育事业奋斗一生。温诗铸院士的逝世是清华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重大损失!
据“中国科学家”微信公众号此前报道,1932年,温诗铸出生于江西丰城,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下,他与家人颠沛流离,生活艰苦,童年的经历让他亲眼目睹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社会现状。
时局动荡,温诗铸从未放弃求学。考虑到祖国的安全与发展需要先进的制造业提供保障,1951年,他以湖北省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机械系。
在校期间,他增长了知识,也拓宽了视野。在接触了摩擦学相关知识后,他选择以此为研究方向,开始了他的摩擦学人生道路。
面对一穷二白的祖国,他不畏国外技术封锁,带领课题小组一步步探索,一次一次实验,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个陀螺仪平台,接着又为我国的研究提供了第一台铀分离样机,还创制了中国第一台超长进刀量的程序控制机床。
1979年,年近五十的温诗铸被国家派往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进修摩擦学研究。
海外学成归国后,他将世界先进科学理论带回祖国,对中国刚起步的机械工程学术界开 “中国摩擦学”之先河。
他风趣地将摩擦学学科的创建,比作是“就像串糖葫芦一样,项目就是一颗颗散的果子,学科就是中间的棍儿,这样才能构建体系,成就一派之势。”
在温诗铸的努力筹办下,1988年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实验室建成,他被任命为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虽然在生活中和学生相处的非常好,可一提到学术问题上,他就变成了学生们眼中的“凶”老师,有学生说,温教授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甚至有不合格的学生被“辞退”的先例。
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在搞科研的时候必须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同时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他不希望学生循规蹈矩,而是希望他们能不拘一格,甚至希望学生们能出些“鬼点子”
2012年,由温诗铸院士发起成立的第一届“温诗铸枫叶奖”开始颁发。“温诗铸枫叶奖”每年评审一次,是用于表彰和奖励在摩擦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摩擦学科技工作者。
他对年轻学子寄语:“科学工作者要有坚定的信念,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要敢于说真话。在坎坷和磨难面前要乐观,要笑对人生。人生不是平坦的,想要做出成绩,就要先通过信心和信念的考验这一关。”
1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范维唐,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赵其国,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3岁。
1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快堆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核集团快堆技术首席专家徐銤逝世。
1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材料与工艺专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武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89岁。
1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葛修润,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
1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陆熙炎,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1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杨福愉,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1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第七一九研究所研究员张金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
1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田水利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
1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原院长钱逸泰同志,因病于合肥逝世,享年83岁。
1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防空导弹领域专家梁晋才,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1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蔬菜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方智远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1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著名半导体光电子学家王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科学家、著名教育家、我国生物化工工程研究和工程教育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欧阳平凯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79岁。
1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普通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国际小行星“黎介寿星”被命名人黎介寿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8岁。
2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利专家吴中如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
2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细胞生物学家、杰出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翟中和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2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计算数学事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之一石钟慈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维修工程、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专家,中国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学科的主要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徐滨士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2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化药理学家,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曼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3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庆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3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4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工建筑物设计专家周君亮先生,在南京逝世,享年98岁。
5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我国著名资源学家孙九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5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病毒学家、原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现杭州医学院)院长、研究员毛江森,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90岁。
5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石油化工专家、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技术顾问关兴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
5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6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6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名誉院长、被誉为“中国细毛羊之父”的刘守仁,因病救治无效在石河子逝世,享年89岁。
6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钟训正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4岁。
7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凌永顺,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7月11日,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的系统管理学科奠基人、工业工程学科创始人之一、卓著的管理工程教育家,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西安交通大学西迁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汪应洛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病逝,享年93岁。
8月28日,中国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化学工程学家、上海市教育功臣、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中山医院(上海)逝世,享年89岁。
10月3日,我国著名动物学和鸟类生态学家、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郑光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0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舰船领域专家潘镜芙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3岁。
10月22日,中国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杨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10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油田开发工程专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韩大匡,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矿物工程学家,现代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创始人王淀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0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工程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袁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大连逝世,享年90岁。
10月30日,中国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地震工程学家、我国地震工程学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聿贤先生,因突发心脏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11月3日,中国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摩擦学专家、原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温诗铸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