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汽车厂商能够一年卖出300万辆汽车,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王者,推出高端品牌就是顺理成章的操作,仰望之于比亚迪即是如此,正如曾经雷克萨斯之于丰田。
而比亚迪登上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王座,又是完全依靠象征汽车未来的新能源车型,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比亚迪的高端品牌仰望身上,能够有引领汽车未来发展的开创性技术。我们的目光落在了仰望品牌的首款车型仰望U8上,豪华版售价109.8万元,石破天惊!是中国品牌第一款售价超过百万元的新能源SUV。
想以后来者的姿态挤进百万豪车俱乐部,身上须有些硬功夫,动力是最入门的考核。基于四台最大功率299马力的电机,仰望U8可以提供接近1200马力的最大输出功率。对比之下,同为百万级的SUV,揽胜运动版的最大功率为400马力。如此强劲的动力下,即使定位在硬派越野SUV,仰望U8依然拥有不俗的公路性能,百公里加速仅需3.6秒。
但仅有动力是不够的,充其量不过是看到了百万豪车的门槛,尤其是在电动化带来动力平权的时代背景下。仰望U8搭载的易四方技术的“独到之处”,绝不仅是澎湃的动力,而是四电机分别控制一个车轮的分布式驱动架构。
易四方每台电机单独负责一个车轮的驱动,四个车轮完全解耦,可以独立的进行正转或反转,那么通过对轮端的驱动力矩进行大小和方向的矢量控制配合,车辆不仅可以实现原地掉头、敏捷转向等仰望U8标志性的能力,甚至可以实现不依赖传统转向装置和传统制动装置的冗余转向和制动能力,这也就是在广州车展上仰望发布的易四方概念车所展示的驱动、制动、转向三合一技术。
在易四方概念车上,工程师们拆除了传统的转向和制动装置,用来展现易四方冗余安全技术的成熟度和稳定性。拆除转向管柱后,易四方概念车通过读取方向盘的转角数据,来判断驾驶员的转向意图,继而控制四个电机的扭矩和转速,为四个车轮提供差动扭矩,从而实现车辆的转向。
为了使四轮差动扭矩提供的转向效果接近于传统转向系统,仰望团队建立起了一套匹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不同转向特性需要的四轮扭矩都可以被确定。转向特性控制模型和四电机差动控制的配合下,易四方概念车将转弯半径设定在了6米左右,实现了接近传统机械转向系统操控体验,驾驶者无需改变驾驶习惯就能轻松驾驭。同时,在转弯过程中同步控制两侧后轮扭矩输出,在转弯过程中能够让车身更加稳定,能满足高速和低速不同工况下的转向稳定性和灵敏性需求。
同样通过四轮独立驱动车辆运动学及轮胎力学模型的建立,易四方概念车能够精准计算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最大摩擦力。配合四电机的扭矩和转速控制,易四方概念车可以提供单轮最大2700N·m的制动力矩,实现整车最大1g的制动减速度,60km/h刹停距离控制在20米内,100km/h刹停距离控制在40米内。
对于易四方技术的探索,比亚迪其实已经进行了近20年。早在2004年,比亚迪就在北京车展上发布了ET纯电动概念车,搭载四个轮边电机,可以独立控制四轮扭矩。但受限于电机功率和集成率,动力电池输出功率,电控系统成熟度,以及软件的控制精确性,四轮扭矩控制技术很长一段时间只能停留在高度概念化的阶段。直到2013年,比亚迪才把轮边电机技术应用在K9纯电动大巴上,实现量产,并出口到英国。
而随着高集成度、高功率电机,功率型刀片电池,新型碳化硅电控,以及热管理技术的成熟,比亚迪终于带来了分布式驱动的终极方案——易四方技术,并首发搭载在仰望U8上。未来,易四方包括冗余转向和冗余制动等依托于四电机独立驱动的创新性功能,也有望在量产车型上实现。并且,易四方技术平台的各系统实现了100%自主研发,做到了把核心科技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新型电驱和电控总成需要的碳化硅功率模块为例。碳化硅功率模块如今已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但把时间的指针拨回2019年,彼时碳化硅功率模块还是高精技术代言词,意味着高昂的装车成本和风险。当时推动碳化硅落地的三个开山产品分别是保时捷Taycan、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以及比亚迪汉EV。有实力装车碳化硅,保时捷Taycan依托的是超豪华身份带来的高溢价,特斯拉凭借的是北美雄厚资本市场的哺育,比亚迪汉EV则是靠着“自主研发”,比亚迪微电子团队早在2017年便已自主研发出两款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碳化硅功率模块。
以碳化硅技术为代表,比亚迪凭借在新能源各个领域的前瞻性布局,获得了先发红利,在销量表现上,就是比亚迪成为中国市场新王者。在高端技术上,则是ET概念车在20年后收到的回响:易四方平台实现了ET概念车对于汽车极致安全性的构想,让汽车像猎豹一样拥有四条独立且强大的腿。
诚然,易四方概念车所展示的制动冗余和转向冗余目前尚未在量产车型搭载应用,但在知晓其技术特性、发展历史和应用前景后,我们有理由和信心期待易四方平台中的转向和制动冗余技术,可以早些落在仰望U8上,和已经搭载的极限防滑控制、爆胎稳定控制、应急浮水等功能一道,拓展汽车安全的边界。